新聞

2022年1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馬鞍山信義學校 - 2022年1月
寓教於樂 寓樂於學 設計多元創意活動 學習生活化英語
英文作為全球的共通語言,是跨越地域溝通的語言橋樑。基督教香港信義會馬鞍山信義學校十分着重英語發展,簡淑菁校長相信學習語言的竅門不在於死記硬背,而是需要營造語境,把英文變成生活一部分。所以學校悉心舉辦一系列英語活動,又聯同教育局和大專院校一同編寫校本課程,為學生營造自然使用英語的環境。
編寫校本課程 善用教具建立拼寫能力
拼音是學好英語的第一步,學生精準地掌握每個字母的讀音和拼音規則後,便有效加強發音、串字技巧和閲讀能力,對提升整體英語程度有幫助。所以學校編寫能夠全面照顧學生需要的校本拼音課程,由修讀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和Phonics Education Association聯合舉辦的英語拼音課程老師負責統籌,把國際認可的教材引入校本課程。初小每星期有一堂拼音課,活用整套的教具,透過遊戲提升學生英語拼寫能力。例如老師以不同生字圖片,以故事串連課堂,讓學生聆聽並分辨有/P/ 音的詞語;另外又讓學生串起「音節手環」,生動地練習元音(vowel)及輔音(consonant)的配搭。
此外,學校又得到教育局Reel to Real:Learning English and Developing 21st Century Skills through Film-making 的校本課程支援,由教育局外籍英語教師組(NET section)和學校英語老師共同備課,為學生設計多元創意英語活動。例如教授四年級學生製作電影,學生由撰寫劇本和對白、短片拍攝、燈光設計,以至音效及配樂設計等後期製作都是「親自操刀」,既能發展語文,又能培育多媒體科技能力;而五年級課程則得到優質教育基金資助,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發展電子學習(E-learning),善用電子資源提升閲讀及寫作能力,在混合式教學下推動學生自主學習。
增聘外籍老師 提升學生聽説英語信心
學校一直聘有外籍英語老師,他已經在學校任教了八年。他資歷深及擁有豐富教學經驗,對學校文化、教學模式及課程都瞭若指掌。在外籍英語導師帶領下,學生能夠在互動的環境中提升英語會話能力;而為了給予學生更多機會跟外籍人士溝通,學校額外增聘一位外籍英語老師,合共兩位外籍英語老師分別負責初小及高小教學,全面照顧學生需要。此外,學校更聘請多位外籍英語教師,為一至三年級全級學生於課後進行Joyful English Activities。
受疫情影響下,不論課內課外的學習機會都比以前少,所以學校由本學年起每年舉辦四次English Fun Day(英語同樂日),更邀請超過10 名外籍英語老師一同參與。每個同樂日都有特定主題,學生會以不同裝扮回校,例如在9月份舉辦的主題是「World Culture」(世界文化),學生當日便穿上日本和服、傳統印度服等回校,創意十足。另一個主題是「Christmas Book Day」,除了慶祝聖誕節,也會有音樂劇表演、圖書捐贈及寫信給聖誕老人的活動。簡校長分享每個年級都會有不同活動和遊戲,所以學生們都十分期待同樂日。「有初小學生曾分享,説自己這次聽不明白遊戲規則,所以立志要學好英文,下個同樂日要盡興地玩。」辦同樂日正正能讓學生體會學習英文的目的,以及建立目標,而老師只充當推動和鼓勵者,並不會強逼學生説英文,整個學習都是自發性質。
學生在課外時間也有機會與外籍人士溝通,由外籍導師帶領學生參與校外歷奇,過程充滿動感和趣味性,而且不是由教練單向講解,學生有疑問時也會主動提出。另外又與語常會(SCOLAR)合辦Language Lab 活動,外籍老師會用手偶與學生一同創作故事,為他們提供了特別的英語學習經驗。
營造生活化英語氛圍 活學活用知識
簡校長分享,另一個學好英文的方法,是讓學生明白英文不只局限於課堂學習,日常生活中也能大派用場。傳統課堂多由老師主導學習,以講解、提問為主要教學模式,學生的主動性會受到限制。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動、喜歡玩遊戲,所以學校為一至三年級學生設計Joyful English Activities,課程充滿彈性,多位外籍英語老師會利用課堂以外的時間帶學生在校園內四處遊玩,活動形式豐富多元,包括一起玩遊戲、説故事,不知不覺間就接觸大量英語。例如玩遊戲前老師會講解遊戲規則,喜歡玩遊戲是小朋友的天性,他們一定要清楚明白規則才能參與遊戲,所以會認真聆聽,很自然就願意參與其中。「肯多聽多説自然學得懂英語。」英語不再是枯燥無味的硬性學習,而具創意的活動成功亦引起學生興趣,而學校在疫情下更把Joyful English Activities 移師到網上進行,為學生製造更多課後英文語境。
「學校用的教學方法不是要學生死記硬背,學了的知識要運用出來,否則只是過眼雲煙,很快就會忘記。」簡校長認為生活到處都有學習機會,希望學生能夠把知識融入實際生活經驗中。未來日子會帶他們到超級市場購物,學習不同食物、飲料、日用品和家居用品的名稱,提升他們對英語的敏感度,往後即使不是由老師帶領,與家人一同去超級市場時,都會留意身邊事物,自發尋找機會學英語,然後把這些生活化知識學以致用。